【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回看近四十年的中国安防,一直备受政策导向和经济驱动进而盛况全球。产业经济化或经济产业化,足以说明产业与经济,是一个密不可分又互相促进的融合过程,近似光合作用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与福祉。
从去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出台,数字经济就成了当红炸子鸡,火爆出圈,引得各个产业争相恐后布局来迎合时代。2024,数字经济在中国进一步深化,以数谋新,加数向实。数字安防万象更新,不变的是创新能力和优质供给,以及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的源源动力。相信数字经济和数字安防进一步深度融合,必能推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更多场景共享数字安防科技发展新果实。
数字经济“土壤”肥沃,数字安防“新意”十足
一场疫情、一次洗礼,重刷了行业应用底层逻辑,也让数据更应用遍地开花。可以说,疫情三年下的中国,对于数据驾驭能力,庖丁解牛般更加游刃有余。数据是支撑数字经济的底层根基,数字经济具体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与数据价值化四大部分。其中安防行业PBG/EBG业务分别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最终实现数据价值化,是受益数字经济的核心赛道。以安防行业龙头海康威视为例,其EBG业务对应能源、金融、楼宇、文教卫等多行业数字化落地,已逐步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2020年以来,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受疫情压制,资本开支意愿有所降低,因此仅在部分龙头企业有示范效应;但中期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政策/供应链/方案厂商等多方通力合作,该行认为在数字中国政策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有望加速,安防产业将在数字经济带动下迎来更大新机。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数字经济活力无限,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体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到2032年,将超过100万亿,十年间增长将超过50万亿元。有比较就有高低,从总量上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较发达经济体仍有明显差距。截止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约为66.5%,显著高于我国的39.8%,而与我国经济结构较为类似的德国和日本,其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也分别达到了67.6%和52.1%;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来看,数字经济在我国各个行业渗透率上基本已经达到全球平均水准,但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渗透率上较世界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数字化和工业数字化存在很大的扩展空间。
经济来“背书”,安防就有底气,毕竟在中国最大项目极都是来自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建设同步,近些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AI技术的快速普及对安防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让安防行业重新审视其价值和作用,从传统的防范保护转变为更具有高效智能化的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在AIOT架构下打通业务场景与工作流程,还可覆盖至如星辰大海般的终端用户,形成数字经济下的安防大图景,新意十足。
再看多年前,安防行业在数字化大潮中诞生了行业三巨,那时数字化转型将安防监控系统从传统的模拟信号视频监控向网络化视频监控转化,实现了远程、实时的监控和管理。这种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将智能控制技术引入到安防系统中,实现智能化拍摄及报警、智能化维护和管理等功能。数字化转型对于安防行业来说,需要基于网络通信互联平台,将安防监控系统与智能化设备紧密地结合起来,打造出更加高效安全的智慧安防系统。
所以,从2010年开始,数字化进程在安防就基本完成,开始向智能化转向,但那时的数字化与现在的数字化虽一脉相承,却有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那时数字化是以数字信号来转化为生产力,对于数据运用几乎为零,都是烟囱分散的数据碎片。所以,数字经济下的数字安防背后的行业逻辑就是以数据来提质生产。比如:多种安防场景下的自动化处理和运营优化。在城市交通中,通过无人车、感知甚至预测等AI技术,减少交通事故率,缓解城市拥堵;在公共安全领域,AI技术能够实现智慧安防系统的自主感知,实现人员与物品的识别和跟踪,并快速响应事件。
当然,数字经济推波助澜下的数字安防是未来场景的一整套行动方案而非一堆数字化堆料的系统,也是建设周期漫长且持续性过程,场景、数据、架构和技术应具有弹性并支持场景持续迭(人、事、物数字化)。
“数智”之势与行业之态
2023年,我们见证了AIGC/大模型语言带来的AI革命、卫星通信/5G-R/星闪带来的互联革命、毫米级UWB带来的定位革命、3nm芯片带来的工艺革命……
众所周知,新的技术走向应用需要时间,同样与数字经济下的数字安防大碰撞也有周期,会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之改变。最为明显的除了之前谈及的数据外,AI的“智变”,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热话题,尤其是2月份以来Sora的横空出世,再度将AI的热度推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报告还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从2015年开始,AI+安防就是在这股数字大潮中最为明显的技术符号。当AIGC横空出世后,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由是一场换汤不换药的革命,催生数字经济诸多机会。在数据经济中,人工智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等服务。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数智安防的改变:
产业结构的重塑:将重塑各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产业结构。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数智安防技术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而不适应变革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数据挖掘和洞察力: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自动化和效率提升:实现自动化的任务处理和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例如,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替代繁重、危险或重复性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行为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广告投放和客户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创新和新业务模式: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增长点。例如,虚拟助手、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集中聚焦至安防,数智化让增量新场景应用更加宽泛,也激活存量市场。《“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数智安防体系升级改造在加速,以警情业务为例,多地公安部门原有情指系统规划时间较早、体系相对陈旧、分散自治,未实现跨平台、跨地域的融合贯通,由于情指工作蕴含数据、技术、业务等多项、海量高价值数据,警情分析常常面临数据治理难、数据价值难以挖掘、数据分析工具不够深刻、数据服务不到位等难题,亟需数字化升级。而数字化升级需求有望成为存量市场增长动力,带动大数据智能产品的深化应用。
在交通领域,数智化后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车流管控及道路安全的监测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道路上的每一辆车进行记录,通过监控前端的道路卡口或结构化摄像机,可以对包括车辆类型、车身颜色、车牌号码、主驾驶人的特征、是否系安全带等基本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将海量数据实时回传交通大数据平台进行运维管控,可以及时为交通管控提供充分高效的数据支撑,同时能够为交通管理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例如对乘车逃窜的坏人进行车辆布控时,交警将布控车辆的车牌信息和其他基本信息输入大数据平台,可对城市道路抓拍的车牌号或其他基本信息进行检索,同时可对布控车辆实施全天候监控,一旦在城市道路抓拍到布控车辆,可及时通知公安民警进行抓捕拦截,保障城市安全。
而在政法领域,可进行实时管理和监控上。如今,对危险人员的监控不再只采用传统的视频监控方法,而是采取人员定位的方式,通过在危险人员身上安装电子手铐、脚镣的方式,在室外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北斗或GPS导航)方式对人员轨迹实时记录,联合大数据平台可以对人员实时精准定位和管控。
要看数字经济下的行业之态,我们尽量具象化。以一座城为例来看,从杭州上市群落到安防三巨也是杭州数字经济建设的缩影,2020年,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当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并于2021年以第二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上榜《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公示》。至此,杭州落实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数字经济第一城”、“新制造计划”的工作要求,开启了数字安防产业向视觉智能产业跃升、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历史性跨越。
结束语
生产力决定了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基础。2024看数字经济下的安防产业,也必然离不开新质生产力。从行业分析,由技术革命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不仅会因革命性突破而衍生出各种新产品、新服务乃至新产业,更将带来生产经营运行模式的重构,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都将在组织架构层面适应技术革命的要求进行重塑。
诚然,新质生产力还在进一步提升与释放中,对于安防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都会是一场大考。
“数”兴百业、提“智”增效。总之,在数字经济推动下,安防构筑起数字经济前沿阵地,释放数字活力,激活安防建设的又一江春水。